NEAR EQUAL 日本當代藝術 紀錄片系列
舟越 桂
舟越桂 1951年出生
雕刻家舟越保武之子
職業 雕刻家
舟越 桂 写真:荒木経惟
人類和動物的視覺,只要角度稍微不同,你與旁人就會看到不同東西。
![]() |
不過只要用心畫,素描也能帶出雕刻的要素和靈魂,所以素描是相當具有深度的。
有些人認為素描只是初期的草稿,不過有時候比完成品更有魅力,意義上也更有深度。
![]() |
彷彿又從零開始有新的火花。
![]() |
然後硬度也很棒軟硬適中,這種木材或許很能仿真,
很適合雕人物像,因此馬上選它做媒材。
![]() |
◆ 我害怕自己其實技巧粗劣,不敢自稱是專業雕刻師,
不過這就是我的個性,像個業餘創作者也不錯,以素人的謙虛面對作品,這樣比較好吧。
![]() |
最後到處都多了五公釐,整體大了一公分之多。下顎多一公分就差很多,
所以我教他們別怕失敗,不如乾脆豁出去,一鼓作氣給他刻下去,
這樣準確率會提高也能更快接近目標。連我也常會猶豫不決。
◆ 人頭的形狀很難詮釋,比如說輪廓的曲線,還有眼骨的形狀,眼窩真的很難刻。
我想讓人體是符合邏輯的,抽象的理論無法滿足我。
![]() |
我讓人像看來像在望遠,遠望者莫名有哲學家的氣質。
比如沙漠民族的淡然或是馬拉松跑者的堅定,明白自我定位與事物起源,
而後進一步認識整個世界。我認為亂視的眼睛是以遠望在檢視自我。
◆ 如果只刻出頸部以上的頭部,重點就在呈現個性和人格,那不是我要的,
我要的是人體的存在感,拉到腹部以上的半身,存在感才會特別強烈。
整體感很重要,但我特別在意額頭的形狀,每次找模特兒的時候,我都挑額頭漂亮的人,
想要雕刻出立體的頭部,強韌的頭部必須有鮮明的額頭,不然整個深度拉不出來,
所以我對額頭特別講究。
◆ 我創作時會考慮到觀眾,所以努力把作品做到滿意,才能展示給大家看,
我很開心有人專程來看我的作品,該怎麼說,有種被認可、被接納的感覺。
![]() |
其實近代才開始接受原木色木雕,在以前日本的木雕,
和歐洲的大理石雕塑都是有上色的,比如米羅的維納斯雕像,
以前都有完整上色,而且色彩運用十分大膽。
所以20世紀的我也可以上色吧!放顆眼珠也沒關係吧!
◆ 我想讓眼珠盡量寫實,最先放眼珠的是“西服之男“,
我從學生時期就覺得眼睛是臉部最特別的存在,
眼珠圓潤又有光澤,很奇特的部位,而且最能詮釋表情,必須以不同手法製作。
我做了很多嘗試,最後想通既然要做,不如乾脆刻一顆眼珠放進去。
![]() |
古代木刻大師慶運的雕工,在現代看來其實很粗糙,
他的粗糙是大器和生動,注重最後呈現的形體,形而上的氣勢,
技術上其實很多敗點,但他刻的仁王像很有意思。
◆ 視線(作品人像的眼睛視線)如果比設定的更開,就像拳擊出局昏死的神情,
還有瞳孔下緣剛好接在眼皮上,只要稍微露點眼白,表情會完全不同,
我很在意這種細節。
◆ 創作者和評論家不一樣,每解決一道難題,就有更接近心中理想的感覺。
每當找到解答的時候,那種喜悅不言而喻。
◆ 沒有光澤就像畫了濃妝,沒裝飾又沒光彩,感覺有點噁心。
但也不能太亮,太亮會像人偶,不亮就是蠟像。
當我發現這點的時候,我知道兩者都不是我要的,
所以創作品不能寫實過頭,太仿真反而會很噁心,使觀者無法產生共鳴,
作品保持某種程度的人工感,觀者比較容易親近。
![]() |
◆ 我對我的作品沒有自信時,會想動手補救,但亂補只會更糟,
然後拼命調整小細節,說不定會找到方向。
我提前先把它塗成白色,我開始懷疑加這塊對不對了,
雖然差不到一公分,但有加比較好吧。
◆ 除非做到自己滿意,這不僅是我的個性,更是父親留給我的影響。
我從小看父親全神貫注的背影,既然她能做到那種境界,我就不能放棄,堅持到底。
我很慶幸生在這個家庭。
◆ 堅持不等於一直動手,也不是一直動腦,而是兩者綜合的做法,
然後當靈感浮現時,懂得覺察、懂得應對,並且好好把握住機會,或者想辦法利用機會。
◆ 享受煩惱摸索的過程,好像迷路的孩子去到陌生的街。
![]() |
所以我作品中某些部份幾乎都是意外的收穫,能夠獲得美麗的意外,我感到很幸福,
彷彿冥冥中有個人在拉著我走,引領我找到方向。
偶爾會這樣,當下會非常幸福,
但我還要面對往後的創作,在創作的路上,多幾次如有神助的事蹟,代表我是有實力的,
運氣也是一種實力,特別是在運動場上,
當機會出現時,有能力應對與掌握,才能使機運變成奇蹟。
![]() |
只要決定大方向,就不會象現在這樣改來改去,很多細節就放任他去,
所以看到成品的時候,人像臉上甚至會不太平整,那對我來說是一種和諧,
所有都西都連成一氣,充滿了共鳴,也會讓我感歎還好沒有亂修。
◆ 持續創作最重要的動力就是持續地創作吧!
這樣講可能有點怪,不斷感受、不斷思考,才能夠不斷地創作。
你必須先動手,才會產生創意或風格。
這些東西有很大的力量,支持我當了二十年的創作者,
其中就算狀況不佳,也不間斷地動手創作,在創作中找到新靈感。
如果我的作品不能給自己啓發,那我可能就無法繼續了。
當然外界也會給我啓發,但在自己作品裡或創作過程中,
如果再也沒有新意或啓發,就沒意思了吧。
![]()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